前段时间,一家餐厅找到了我,说他们现在要开加盟店了,希望我能为他们在品牌打造的方面提供一些建议和服务。
这家餐厅在临沂市的一个商业综合体内,基本也就是去年这个时候开的业。
虽然选址在综合体,还是临街店,但最开始生意一直不太好,去年一直亏。主要原因有两个:
一个是地产开发速度慢,以至于他们所处街道的人流量很少;
另一个则是该街道不允许停车,人们必须把车停到离餐厅很远的地方才行。
不过,从今年初开始,情况就发生了变化——由于他家菜品的味道的确很好,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老顾客宁愿多走几百米,也指定要去他家用餐,生意也就扭亏为盈了。
这不,有些老顾客甚至主动询问起他们加盟的事情,所以老板才寻思着要搞标准化,就先从品牌搞起。
餐厅的名字叫做“虾美虾浪”。不用我多说什么,你也能大概猜出他家的特色菜是什么了吧。没错,就是小龙虾。(虽谈不上完美,但也算个好名字,可以不用改名)
不过说实话,他家的餐厅,除了菜品、名字、内部装潢的精致程度以及部分物料的精致程度能达到“品牌店”的水准外,其他的都感觉只是街边小店随便弄弄……尤其是品牌视觉符号的设计。
1. 以前的方案
这里我就把它以前的方案当成负面案例来讲了…先来看LOGO:
这是他们之前的LOGO——一只由美人鱼改造出来的虾。是不是很有创意?
反正设计这个LOGO的公司肯定是觉得它很有创意,不然也不会把它放在官网案例库的首页…(一家挺大的公司,但名字就不方便再说了)
不过,正如我们经常说的:创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,而不是制造更多的问题。
这个LOGO有哪些问题呢?
首先是不够简洁,不同的元素太多。
颜色太多:如果算上背景色,电话号码列表 它一共有红、黄、绿、黑、白5种颜色。一个人的穿着最好不要超过3种颜色,设计也是一样。(当然,这并不是绝对的标准,假如你的名字叫“彩虹”,那采用7色彩带作为LOGO也没什么问题)
图形符号太多:美人鱼,分离的虾钳虾尾,海盗帽,锅铲,每一个元素之间都是相互独立且没有必然的联系,完全是东拼西凑起来的。每次看到它,都会让我想起《食神》里那条感觉是受了辐射污染的、同样是东拼西凑起来的“锦绣多味鱼”……
且不说这是否真的会让人觉得别扭吧(美人鱼和龙虾很配吗)…但过多的元素势必会增大LOGO的复杂性。不仅是看上去不够干净,拼贴感太强显得LOW,更重要的是:它增大了人们的心智负担,既难识别,也难记忆。
另外,如果是光看那只“美人虾”,人们很难直观看出它究竟是什么意思。尤其是你稍微站远了看,根本无法识别出“这是一家龙虾餐厅”,信息传递的效率太低。(至于为什么要强调站远了看并且只看图形,下文再详解)
当然,与所有的设计方案一样,这个LOGO还配有它专属的辅助图形,也就左下图中除LOGO之外的“星星点点”。